一、 網(wǎng)絡側方面說明呼轉的接續(xù)原理和分類 什么是呼叫轉移?呼叫轉移是指移動電話客戶根據(jù)需要,通過手機操作將來話設置轉移到其它手機、尋呼機、固定電話、短信息或語音信箱上,使來話信息能以其它方式接收,從而提高通信效率的一種服務功能。 呼轉可分為有條件呼轉和無條件呼轉兩種。 有條件呼轉又可進一步分為: A. 不可及,不可及又包括: ü 關機 ü 尋呼不到(也就是不在服務區(qū)) ü 無線信道擁塞 B. 用戶忙 C. 久叫不應 在接續(xù)過程中,無條件互轉和不可及中的關機處理方式是一樣的,其他呼叫轉移的處理方式是另一種類型。為了便于介紹接續(xù)方式,就將無條件互轉和不可及中的關機呼叫轉移合并稱為無條件互轉,其他幾種稱為有條件呼轉。 以往固定電話雖然也有呼叫轉移業(yè)務,但是不開放長途呼轉;而由于移動電話漫游的特點,迫使國內長途的呼叫轉移在移動網(wǎng)全面打開,長途+漫游使移動電話的呼叫轉移問題一開始就非常復雜。但考慮到對國際漫游業(yè)務的影響,目前還不能將呼叫轉移的號碼設定為國際長途,也就是說,國際呼轉沒有打開。 為了便于介紹,我們把始發(fā)用戶稱作為A用戶,進行呼轉的用戶稱作是B用戶,而真實被叫稱作是C用戶。 1. 有條件呼轉 當用戶使用有條件互轉時,在第一次尋址的時候,HLR向MSC送的是正常的MSRN,建立從始發(fā)MSC/GMSC到用戶所在的MSC的路由;但當觸發(fā)了用戶設置的互轉發(fā)生的條件時,用戶所在的MSC會將路由再轉接到用戶呼轉的號碼,這樣,實際上建立了兩條物理路由。 則B用戶所產(chǎn)生的話單在B用戶所在的交換機上。該條話單清楚記錄有主叫、被叫和第三方號碼。 2. 無條件呼轉 當用戶使用無條件呼叫轉移時,在該用戶的HLR里有相應的記錄,所以當該用戶做被叫時,由始發(fā)MSC或GMSC發(fā)起的尋址請求到HLR后,HLR即將呼叫轉移后的號碼傳遞給始發(fā)MSC或GMSC,由其進行接續(xù),所以只建立了一條物理路由。 此時,由于話務接續(xù)沒有經(jīng)過B用戶所在交換機的MSC,因此該呼轉話單只有在A用戶所在交換機上。 由此就引申出一個問題:異地用戶A呼叫B,而B做了無條件呼轉,則會生成一條B用戶漫游到A所在地的漫游話單。該問題也是前期引起用戶投訴的一個難題。后通過增加標識來標明該話單為一條無條件呼轉話單,在計費程序上進行處理為一條本地呼轉話單,而得到徹底解決。 二、 呼轉話單的計費分類和原則 A用戶和C用戶的計費原則是一樣的,就是向A用戶收取正常主叫費用,向C用戶收取正常的被叫費用。這當中計費原則最微妙的就是B用戶的收費。 目前呼叫轉移的費用是每分鐘0.20元。 1. B用戶未漫游 此時B用戶無條件呼叫轉移與有條件呼叫轉移的計費方式是完全一致的,向B用戶收取:呼叫轉移費+(B用戶所在地->C用戶所在的費用)。 2. B用戶漫游時 1) B用戶使用無條件呼叫轉移 向B用戶收取: 呼叫轉移費+(B用戶的歸屬地->C用戶所在地的費用)。 2) B用戶使用有條件呼叫轉移 向B用戶收取: 呼叫轉移費+(B用戶歸屬地->漫游地的費用)+(B用戶的被訪地->C用戶所在地的費用)。 所以可以看出,如果用戶是無條件呼轉,無論該用戶是否出于漫游狀態(tài),其計費的原則是一樣的;但如果用戶使用的是有條件呼轉,他有可能要在一次呼叫中交兩份長途費用。 有一個經(jīng)典的呼叫類型:用戶將手機設置成有條件(未接聽電話時)呼轉到如意呼,但進行國際漫游時忘了取消,那么他在國外沒有接聽電話時,那么他手機上收到的短信是幾個0的國際號碼,沒有任何價值,但為了這幾個0,他要支付國內到國際以及國際到國內的雙倍長途。但是如果他設置的是無條件呼轉就沒有問題了,他收到的短消息是國內完整的號碼,而且不需支付國際長途費。 以上是我對于呼轉話單的一點理解,有不妥支出,請指正! |
歡迎光臨 (http://m.zg4o1577.cn/bbs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