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關上拉輸入、下拉輸入、推挽輸出、開漏輸出、復用開漏輸出、復用推挽輸出以及、浮空輸入、模擬輸入區別
最近在網上看見一些人對STM32的八種方式的解釋,說了一大堆,最后看完了 也不知道講了什么,為了方便大家一目了然,本人總結如下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。
1、上拉輸入:上拉就是把電位拉高,比如拉到Vcc。上拉就是將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嵌位在高電平!電阻同時起限流作用!弱強只是上拉電阻的阻值不同,沒有什么嚴格區分。
2、下拉輸入:就是把電壓拉低,拉到GND。與上拉原理相似。
3、浮空輸入:浮空(floating)就是邏輯器件的輸入引腳即不接高電平,也不接低電平。由于邏輯器件的內部結構,當它輸入引腳懸空時,相當于該引腳接了高電平。一般實際運用時,引腳不建議懸空,易受干擾。 通俗講就是讓管腳什么都不接,浮空著。
4、模擬輸入:模擬輸入是指傳統方式的輸入.數字輸入是輸入PCM數字信號,即0,1的二進制數字信號,通過數模轉換,轉換成模擬信號,經前級放大進入功率放大器,功率放大器還是模擬的。
5、推挽輸出:可以輸出高,低電平,連接數字器件; 推挽結構一般是指兩個三極管分別受兩互補信號的控制,總是在一個三極管導通的時候另一個截止。高低電平由IC的電源低定。
6、開漏輸出:輸出端相當于三極管的集電極. 要得到高電平狀態需要上拉電阻才行. 適合于做電流型的驅動,其吸收電流的能力相對強(一般20ma以內).
7、復用開漏輸出、復用推挽輸出:可以理解為GPIO口被用作第二功能時的配置情況(即并非作為通用IO口使用)。
在STM32中選用IO模式,下面是參考網上的總結一下。
(1) 浮空輸入_IN_FLOATING ——浮空輸入,可以做KEY識別,RX
(2)帶上拉輸入_IPU——IO內部上拉電阻輸入
(3)帶下拉輸入_IPD—— IO內部下拉電阻輸入
(4) 模擬輸入_AIN ——應用ADC模擬輸入,或者低功耗下省電
(5)開漏輸出_OUT_OD ——IO輸出0接GND,IO輸出1,懸空,需要外接上拉電阻,才能實現輸出高電平。當輸出為1時,IO口的狀態由上拉電阻拉高電平,但由于是開漏輸出模式,這樣IO口也就可以由外部電路改變為低電平或不變。可以讀IO輸入電平變化,實現C51的IO雙向功能
(6)推挽輸出_OUT_PP ——IO輸出0-接GND, IO輸出1 -接VCC,讀輸入值是未知的
(7)復用功能的推挽輸出_AF_PP ——片內外設功能(I2C的SCL,SDA)(8)復用功能的開漏輸出_AF_OD——片內外設功能(TX1,MOSI,MISO.SCK.SS)